乌龙茶作法源于福建,在台湾臻于完美,其中又以冻顶乌龙茶为最;这一路翻山越岭、趟水过河走了百多年,
直到近期高山茶的兴起,市场相继追求乌龙茶的“高山气”,加上劳动力不足,制茶人于是不再依靠气候与经验看茶制茶,
而以一套“标准制茶流程与方法”带过,于是“菁味”被当成“高山气”,但这“香气”其实是源自发酵不足且过嫩采摘的茶叶。
游山茶访追求当年冻顶乌龙茶“凉喉、钉甘”的独特风味,采较成熟的茶菁予以充足的发酵,再适度的烘焙,
最终成就乌龙茶“茶那芳入骨,刀削也未揉”令人怀念的风味。这是游山茶访所追求制茶工艺的极致。
游山茶访以标准立心采摘方法采茶:即以手掌虎口为标准采摘长度。芯芽的胺基酸含量较高,是回甘的来源,而第二叶与第三叶则提供甜味与香味。正确的采摘方式使茶的香气、滋味得以平衡。
传统立心茶叶采摘方式
茶菁运输单轨车
室外萎凋意在使茶菁中如青草味的”草菁”味消失。太阳的曝晒除散发水分外,也使制成的茶叶多了一份暖烘烘的清香。
细心摊晒着茶菁
不时翻动让茶菁受热均匀
室内萎凋使水分进一步缓慢散失并透过翻动使茶叶发酵;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即来自适当的发酵程度。
茶叶在层架上进行着发酵反应
大浪让茶叶发酵更均匀
炒菁目的在于以高温停止茶菁发酵,炒菁速度如果太快将造成茶叶干焦而不透,太慢会造成茶叶老化,拿捏全靠师傅多年的经验。
制茶师以手感判断茶菁的熟透度
藉由高温以停止发酵并固定茶叶香气
揉捻破坏茶菁表皮,帮助茶叶冲泡时滋味渗出。揉捻力道过重,将过度破坏茶叶,使之色浊而味杂;力道过轻茶则淡而无味。
现代揉捻机
早期人力揉捻机
茶叶经团揉后成为半球形是乌龙茶外观最大的特色,而团揉也使茶汤滋味浑厚,力道与次数将是关键,过重不利于茶叶冲泡时的舒展。次数不够茶味便淡薄。
束包机使茶球紧实
搓汤圆般的平揉机使茶叶蜷曲
烘焙方法并无标准可循,完全是看茶焙茶。台湾乌龙茶为紧压半球形,烘焙均匀度不易掌握,如果时间与温度不得宜,茶叶外焦内生,一段时间后,茶叶的菁味将会再次出现,俗称”吐菁”,唯有烘焙熟而不焦的茶叶才是品质稳定的好茶。
箱型焙茶机烘焙
电焙笼烘焙